据泰晤士报教育副刊(TES)近日报道,一份来自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显示,在部分英国顶尖大学如牛津、剑桥,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 (working-class students)占比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对此,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均对这一统计方法表示了质疑。
下降的学校多属于英国“常春藤联盟”
TES表示,尽管英国政府和高校都曾斥资数百万英镑应对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但他们的努力成果却仍然有限。事实上,就在数据发布的几周前,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还警示教育部注意高校中的社会不公现象。
英国媒体指出,工薪阶层家庭学生比率下降的学校多属于罗素大学集团。它是英国的常春藤联盟,由24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组成。
其中,比率下降至最低的是牛津大学。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牛津大学的工薪阶层家庭学生比率从十年前的12.3%降至10%。剑桥大学则从12.4%降至10.2%。
同样,均属于罗素大学集团的杜伦大学、埃克赛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中,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占比也有所下降。其中,埃克赛特大学的降幅最大,达到了2.6%。
牛津大学:对工薪阶层家庭学生的定义太草率
据 卫报消息,牛津大学对HESA的统计结果予以反驳:校方认为HESA对工薪阶层家庭学生的定义太草率,还提供了一份根据其他定义方法统计的比率。该数据显 示2014-15年牛津大学工薪阶层家庭学生所占比率为34%,远远高于HESA的计算,也体现了牛津大学推进教育公平的成绩。
HESA 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社会经济分类法(NSSEC),其中的第4至7类属于从事重复性劳动或体力劳动且不担任管理职位的人群,他们的子女因而被定义为来自 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英国媒体还将此类学生称为“贫困生”(disadvantaged students)或“弱势生”(poorer students)。按照NSSEC的分类,这类学生并不一定来自低收入家庭,所有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均在统计之列。
另 一方面,牛津大学使用的是英国公平入学办公室(OFFA)的定义方法。符合定义的学生出自缺乏社会经济权利或未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校方表示,按这种分类方 式,牛津大学的教育公平性取得了持续性的进步,也实现了校方既定的目标。剑桥大学也表示,NSSEC分类数据一直因质量不高而广受批评,学校不会在以后的 统计中使用此数据。
大部分“寒门子弟”聚集中下游高校
当 然,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并非全无成效。HESA数据显示,2014-15学年罗素大学集团中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平均占比20.8%(约相当于每五人中 有一人来自工薪阶层家庭)。该数据相比十年前的19.5%,上升了1.3%。除了牛津、剑桥及数所顶尖大学,联盟中其他高校的工薪阶层学生占比仍有增加。
而在罗素大学集团之外,工薪阶层家庭学生在其他大学中的占比则从32.5%提高至37.5%。英国独立报认为,HESA的数据表明,十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贫苦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走向了排名居中或靠后的高校,而非那些举世瞩目的一流大学。
掌管大学事务的英国高等教育大臣乔·乔纳森(Jo Johnson)认为,这份数据反映了高等教育公平性令人担忧的推进速度,他提醒各优秀高校“付出双倍努力”,以提高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罗 素大学集团的干事温蒂·皮亚特(Wendy Piatt)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罗素集团内的教育公平性已经得到了改善,而数据反映的问题不是学校单凭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她说,很多贫寒家庭的学生缺 乏有益的引导。相关机构应该联合起来,尽早帮学生树立志向,提高学习成绩。
曾在央 视9套播出的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7 UP)》,拍摄时间跨越56年,记录了14位拥有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英国人——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上层社会,从1964年到2000年的成长轨迹。 14位主人公参与拍摄时年仅7岁,但不同的家庭情况似乎已经为他们未来56年的发展划定了道路。
《人 生七年》拍摄完成已有15年,导演迈克尔·爱普特的初衷是为了引发观众对英国社会阶级制度的思考。但如今,HESA的数据却仍在呼应着爱普特对社会阶级凝 固化的担忧。数据公布后,英国政府和各高校表示他们不会放弃努力。埃克塞特大学发言人说:“我们将致力于扩大参与性,不断鼓舞和激励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
最新热文推荐:
(实习编辑:刘伯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