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沿革
香港科技大学的地标──位于广场正中央的日晷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接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间大学,以配合这个需要。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被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动工之前香港童军总会更特意在该处举办一个大型露营「香港钻禧大露营」。
1988年,当香港科技大学尚在兴建中,吴家玮被委任为第一任校长。由于兴建期间,香港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当严重,所以相比预算之下出现严重超支,备受各方指责。由于大学设备的先进及豪华,因而被舆论批评为「劳斯莱斯大学」,认为大学十分奢侈。另一方面,虽然大学于兴建前曾举办过设计比赛,但最终并没有使用第一名的设计,也受到当时香港立法局议员的质疑。这些批评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香港科技大学首两期分别于1992年1月和1994年落成。其后,香港赛马会及香港政府的拨款并未能够完成第三期,所以吴校长不断筹款以兴建其余未落成的部份。由于1991年10月开学时首期校舍未完全落成,第一批学生须于九龙尖沙咀的临时校舍上课。
为了推动科技突破,科大仿效普林斯顿大学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2006年成立了「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并邀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作为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3校园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位于西贡区清水湾,占地60公顷,包括教学研究设施,体育设施及宿舍等。
香港科技大学将大部分教学设施及实验室集合在一座教学大楼内;此外大学设有多间实验所。
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藏书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的公共电脑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位于香港赛马会大堂旁,楼高5层,总楼面面积10,550平方米,馆藏约77万册,设有2,000个座位供学生、教职员及公众使用。为配合334新学制,图书馆正进行扩建工程,预料2011年初落成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