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留学君,我大学毕业3年,现在工作稳定,恋爱稳定,可我感觉自己还是遇到了瓶颈,我想出去看看,也想继续学习,现在想留学还来得及吗?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留学君无法统一标准答案,只说去或者不去,都是不负责任。但留学君知道,少年,我们都有一颗骚动的心。
关于这个问题,留学君精选知乎回答,虽难免心灵鸡汤,但也句句实话。去或者不去,您还是自己决定。
回答一:张佳玮
我2002年进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父母给填的专业。我拿到学士学位了,但对这个行当本身兴趣不大。
2004年大二时,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直靠自由撰稿过活。专栏,出书,等等。
2012年,我做了八年的自由撰稿,一直在上海,然后到来巴黎,读艺术市场与鉴定。
最后一次面签时,签证官问过我动机。我当时的话是:
我写过艺术专栏,也写过艺术家的传记,但我觉得,我需要更全面的学习;我还是想继续作为自由撰稿者的生涯,但想尝试变得更全面。与此同时,我觉得作为自由撰稿人,欧洲的经历对我有益。
签证官阿姨问:还有呢?
我说:我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西方小说是《三剑客》,第二本西方小说是《高老头》。达达尼昂和拉斯蒂涅这两个少年,都是去了巴黎才开始他们真正的人生。我虽然有自己的职业生涯,但还是无法全然锁定自己将来的最后方向,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是好的。
当然有一句话我没说:
我是因为女朋友想来巴黎,我才来的。
还是多说几句留学目的。
我在巴黎,遇到过许多例子。消极的例子是,有一个同学问过我:
“佳玮,你后悔来巴黎吗?”
“没有啊,在那些博物馆上课就觉得值回票价了。”
“可我觉得巴黎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啊。”
当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迷惘的。
但更多的,是积极的例子
比如,我在索邦学语言时,认识一位四十四岁的半秃头大叔。他是个电气工程师。我问他为什么要进修,他说,觉得上课很有趣。
我在大学城,认识一位阿姨,叫柳德米拉,俄罗斯人,在旧俄做跟火箭科技沾边的工作,现在倒是家庭妇女。因为丈夫嫌她法语还是有口音,所以来进修玩儿。
我认识一位俄罗斯的同学,三十七岁了,唱花腔女高音的,理所当然,长了一副花腔女高音的魁伟体格,但人极温柔,声音如棉絮,细细碎碎。每次谈起来,她就多愁善感的眨蓝玻璃般的眼睛,虽然体格雄伟,但神情小鸟依人,翻来覆去,用她断断续续的法语说:“我来学唱歌,因为有许多基础没打好。噢还有,我到巴黎是找真爱的……可是真爱很难找……男人大多数,都只想跟你玩儿,但不想娶你……但我还是觉得,我能找到真爱……”
一位委内瑞拉人,三十九岁,本身是作品不少的建筑师。她说她来巴黎,主要是想上一点古建筑方面的课(她之前只学过现代建筑,似乎)。最单纯的想法呢?去蓬皮杜中心看那几尊耶稣-拉斐尔-索达的涂色钢管作品。
一位意大利姑娘,九零后,叫弗朗切斯卡。米兰人,唱歌的,有歌剧或群唱表演时她就去,好的时候一个月唱六次,糟糕的时候一年唱两次;收入差的时候,唱一晚上累岔气了,只有15欧元。她承认自己做唱歌这行很麻烦,因为意大利唱歌的太多,而她父亲是工程师,与艺术界并无瓜葛,想帮忙也帮不上。若按一般看法,这就是个事业岌岌可危、甚无着落的姑娘,但她觉得自己挺好,还要多学。她来巴黎上课,每个月还要不时坐火车去别的地方唱歌。她说是蛮辛苦的,但总觉得能学到东西,很好玩。
一个英国姑娘,叫克莱赫,二十九岁。在大连呆过,普通话说得很好,会念《行路难》,还会说“彪呼呼”。她自己似乎是出版行业编辑,来巴黎学14-16世纪意大利绘画史。她说纯粹是对一切有兴趣,还拿录音笔要我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她到最后的目的也就是,have fun。
基本上,许多有工作的人,都已经明白了。如果是为着一个很功利的目的学习,类似于你要做麻婆豆腐了才现场翻菜谱,趣味不大;学习本身当然应该有目的性,但不必太明显。我认识的许多同学,仅仅是相信着“学东西是件好事,总会对你有所益处”。
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不是神,无法规划未来的人生,也不知道我学的东西什么时候能带来回报;只是相对于不学,学总是更好一点的,哪怕是为了HAVE FUN。世界上是有许多东西,学了之后能让生活更有趣的。
回答二:陈妖村
我个人认为,有工作经验的人选择出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而且我向来很敬佩这样的人。我先说3个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归纳出一些共性,再总结给题主的问题给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