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和中东学生对留学成本的考虑最少
蓝皮书指出,职业发展前景是大部分国际留学生择校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约58%的印度留学生将职业发展前景作为首要考虑目标,40%的欧洲留学生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学生认为职业发展前景为重要考虑因素。相比于职业发展,中国和中东的留学生则更注重学校的声望,约47%的中国留学生和34%的中东留学生认为学校的声望非常重要,而认为职业发展前景重要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对学校/项目的影响力考虑。
CCG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学生,中国学生和中东学生对留学成本的考虑最少。其中,仅29%的中国学生和26%的中东学生认为学费非常重要。而对生活费的考虑,仅14%的中国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这些现象反映了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中国中产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加重视,但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留学生留学更多地依赖家庭资助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海内外就业都面临激烈竞争
CCG秘书长苗绿博士指出,随着社会对海归就业的关注度提升,海归光环在媒体报道中已经逐渐暗淡。中国留学生海外就业和回国就业都面临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一方面,中国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国收紧工作签证制度,国际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在留学所在国留学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在变小。如,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所需的H-1B签证数量的增加有限,国际留学生增加而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没有同步增加,意味着可以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也在减少。
国际形势严峻的同时越来越多留学人员考虑回国发展。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0.91万人,自1978年至2015年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随着留学回国人员数量的激增,他们的就业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调查,海归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明显加剧。85.9%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与2013年的调查基本一致。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8%,略高于2013年的调查。
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的特征依然存在,创业方面先锋作用依然明显。
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方面存在如下特征:第一,就业区域集中于一线城市,位居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分别占比29.1%、11.5%、6.1%。第二,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是金融业、传统制造业、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分别占19.4%、11.5%、10.8%、9.6%。第三,超过六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在基层岗位工作,实际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度、工作满意度均较低。其中,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16.5%的留学回国人员在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选择“非常匹配”。对当前工作持“非常满意”态度的仅为3.5%,选择“满意”的为27.1%。
过六成的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已回国,半数居住在直辖市
人们在关注“留学热”的同时,“海归潮”也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麦可思研究院对2011届和2012届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的状态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与同届国内读研毕业生相比,近两年的留学人员回流率趋于平缓,超过六成的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已回国,回国后居住在直辖市的占比近一半。三年后,这些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工作和读研、自主创业,海外读研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要远高于国内读研的毕业生。就业方面,回国毕业生大多数就职于国际化特点显著、规模大的企业。2012届国外读研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2011届相比有所提高,且优于国内读研毕业生。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情高,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CCG调查发现,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方面存在以下特征:第一,创业集中在一线城市,城市市场前景是创业者最看重的要素。据调查,超过四成的人选择在北京(22%)、上海(20%)创业。15.3%的人选择创业城市的依据是“市场前景好”。第二,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生物工程/新医药(22%)、新一代信息技术(15.1%)领域海归创业最为活跃。36.8%创业企业在三年内盈利。第三,创业成本高、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根据调查,创业中排名前三项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分别占26.9%、16.4%、15.5%。商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主要通过向政府传达企业的要求(30%)、宣传人才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6%)等方式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提供服务。
留学回国人员参政议政意愿较高,在慈善领域表现突出
蓝皮书研究显示,23.9%的留学回国人员表示有参政议政意愿。进一步调查发现,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男性参政议政意识高于女性,表现为27.4%的男性、14.2%的女性有参政议政的意愿。接受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32%计划或曾经报考过国内公务员,总体而言,留学回国人员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高于国内大学毕业生,回国后成为公务员的比例(1.5%)略高于公务员与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0.9%)。通过媒体/互联网发表言论成为留学回国人员参政议政的最重要渠道,选择该渠道的被调查者占比为55.3%。
蓝皮书调查发现,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其成为留学回国人员关注国内动态的首选。接受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50.4%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关注国内动态。留学回国人员的关注点聚焦改善民生和反腐败,分别有56.2%、49.6%的受访者关注这两方面。
CCG研究发现,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在慈善领域表现突出。2016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中,中国大陆共有100人上榜,其中有11人具有留学背景,当中其4人捐赠额过亿。从留学背景来看,上榜的企业家留学国家集中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学专业聚焦于商科。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多年,深受欧美慈善文化、慈善制度的影响,未来将有更多的海归企业家关心和投入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编辑推荐:
(编辑: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