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之所以叫大牛,不是因为他上剑桥,而是因为他的英文名叫“Daniel”。虽然大牛在朋友眼中,确实是积极向上年少有为的学业大牛,但是他自己很愁。即便是现在已经毕业,大牛还是有种“前途未卜”的迷茫,对人生的轨迹依然存疑。
10年前大牛还不是大牛,只是一个中国贵州不知名小县城里的小子。身上还带着一股子小城镇的野气,抽烟、打架、喝酒,半夜翻墙上网,大牛自己身体力行了所谓“少年郎的青春”。
高中后,“抽烟、打架、翻墙上网”的吸引力,不如“当个优等生”的吸引力强了:快成年了,女孩子们都开始喜欢聪明又好看的男生,而不是爱打架的小混混。凭着不愿接受差评的自尊心,大牛又变成了优等生。那时候,他的理想很嚣张,已经从当时觉得600多分都遥不可及的“国防科大”变成了:“考不上清华我就复读吧”。
最后大牛并没考上清华,而是去了香港。后来他下定决心要离开香港。两个月内,申请了学校准备了资料,特意避开了物价要上天的伦敦,转学到了杜伦,开始本科生涯。“那时候觉得,英国学费成本,也和香港差不多,还少一年,远就远点呗。”英国确实远,远到4年留学,没办法回家过一次年。英国人英语,让头几回坐火车听不清楚广播的大牛,坐错方向悔不当初。
来自小县城普通家庭的大牛,和许多家里经济宽裕的中国留学生不一样。家里竭尽所能,能给的也就是学费和些许生活费。所幸英国打工收入可观,在每次重要的假期,圣诞节复活节,同学都欧洲游去了,大牛开始他的攒钱大计。干各种零零碎碎的活,干得最多的是送外卖。
“假期从每天下午6点开始送,送到凌晨3、4点,运气好客人小费给得多,一天能赚一两百镑,日子还是过得很舒服的。”似乎适应了忙碌,日子也就会充实,钱包也渐渐有底气了。于是也可以不畏惧的在全英各地吃吃喝喝,展开社交生活。从贵州酒文化里泡大的大牛,特别适应英国有事没事下班喝酒的生活习惯。在英国,喝出了风采,喝出了酒友,喝出了东南西北各式方言都能说两句的英语技能。
在英国,似乎有了许多可以一起高谈阔论的朋友,尤其是在剑桥。似乎每个人都在闪闪发光,像是进入一场为期一年的烟花秀,不断地被惊叹、被感染,目不暇接。但越是这种时候,大牛似乎越想要一个人静静,自己和自己对话。
所以大牛在喝酒交友之余,还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写下看到的人,见过的事,有时候纯粹只是练练字而已。
在4年的英国留学期间,见过各式想法和三观奇特的人,大牛似乎每遇到一个人,都像打开一次新世界的大门,重塑一次三观。但是被影响的多了,大牛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自己,有些天真,有些荒唐,在固执的自我印象里,还是那个带着一身野气的莽撞少年。
7月,再在康河里撑一次长蒿,大牛打点一下行囊,回国了。回国前后两个月,他又重新走了很多他到英国这几年去过的地方,再会了从中学到现在来自五湖四海各大洲的朋友。
他一直在说,在英国,似乎只要积极一点点,就能发现世界的精彩、丰富和广阔。而自己虽然渺小,却也不乏向前闯闯看的勇气,相信可能,永远在路上。这可能就是英伦生活带给他的改变。
最新热文推荐:
(责任编辑: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