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表的一则声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95个中国在英留学生因被怀疑涉嫌“洗钱”,导致他们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使馆还提醒相关留学生积极配合英方调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
据了解,一些在英留学生私下从不明身份人员手中买入英镑,再通过国内账户将人民币转给对方,类似活动不仅非常频繁,交易金额也越来越大,引发英方相关机构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英国国家经济犯罪中心调查发现,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英国银行账户存在很多可疑的共性,总额高达360多万英磅,其中大量来源不明,很可能是犯罪所得或将被用于非法行为,类似地下交易明显具有“洗钱”的嫌疑。目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之中。当地华人律师表示,不排除一些涉案学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事实上,在英中国留学生私下换汇的现象一直较为普遍。其中一些人是出于日常开销需要,一些人是觉得私下换汇比到银行办理更方便,汇率更优惠,但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代购、代办退税等需要,或换取大量资金,或将自己的私人银行账户提供他人用于资金转账,从中赚取酬劳。
其实除了英国,不少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乃至游客、华侨华人等群体都存在私下换汇的行为。一些换汇网站、微信群在海外华人圈里处处可见,新移民、新留学生的相关需求尤为突出。虽然不少人确实只是图省事,图方便,但类似行为却存在较大的法律和权益风险,很容易给其自身带来大麻烦。
从法律上来说,私下换汇是一项被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扰乱市场金融秩序的违法活动。我国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私自换汇行为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根据2019年2月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私下买卖外汇的行为,无论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平台还是当面交易,均属违法,达到一定数额的还构成非法经营罪。
需要警惕的是,私下换汇活动由于其隐蔽、快捷等特点,一贯是不法分子“洗钱”的常用途径。如无法证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私下换汇者很可能沦为“洗钱”链条上的一环。如今,随着走私、毒品、恐怖活动、地下钱庄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洗钱”行为已成为威胁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公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严厉打击。中国政府也签署批准并执行联合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国际公约和决议,并在这一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因此,一些留学生私下换汇的做法,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均涉嫌违反了中国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数额较大的可能还会面临拘役甚至判刑等刑事处罚。这种行为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洗钱”等更为严重的犯罪活动。即便是在一些外汇管制相对宽松的国家,也会受到没收、罚款等处罚,给当事人的求学、就业、征信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