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800年历史的人类文明瑰宝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你也一定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让很多人都铭记在心。
这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历时100年终于修建完成,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拥有美术、绘画、建筑、雕塑等难以复制的历史瑰宝,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的正面是很有名的双钟楼立面。大家都开玩笑说卡西莫多就在钟楼里。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继承了哥特式建筑“高挑”的特征,高尖塔有93米。因为高挑,所以两边要用飞翼来帮衬,这也是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特色之一。
巴黎圣母院的前身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般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它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的必要性。
为了修建这座“巨大”的教堂,随后的主教一任接着一任修建,一代又一代的人参与修建工作,纯人力修建一扇门都要修个几十年。
这个“飞翼”就是源于13世纪出现的伟大技术,飞行支柱,又称飞行护壁、扶壁,首次把建筑的支撑单独放在了外面。
外部支撑意味着在巴黎圣母院内部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巨大支撑柱,内部格外的宽敞明亮,宏伟壮观,不身临其境根本无法体会。
另外,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它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曾遭到破坏,1845年重修。整个建筑到处都是精美绝伦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一个故事。这些雕塑,几乎每个都能单独拿出来展览,栩栩如生,是雕塑家们日日夜夜精心勾勒而成,因此重修耗时之长难以想象。
巴黎圣母院早已成为巴黎地标性建筑,也成为全世界的游客心驰神往的胜地。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巴黎圣母院也早已成为无价IP。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面世之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在我们熟悉的“爱在”三部曲、《午夜巴黎》等电影中,巴黎圣母院成为标志性的存在,著名游戏《刺客信条》其中也有巴黎圣母院。根据《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美声唱法与摇滚乐有机结合,让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