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留学规划老师,在给学生定校的时候,最经常听到的就是:老师这个学校排名在前面,我就去申请这一所。咱们国内的家长普遍有名校情节,在挑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都是奔着排名去的。澳洲八大是八成中国家庭的选择,甚至有的学生说过上不了八大就不去留学了这种言论。每当听到孩子和家长们诸如此类的言论,我就觉得肩上的担子要更重一分,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更适合孩子的学校是我们的责任。
学生和家长最耳熟能详的有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简称"澳洲八大"。八大的优越排名和宽进严出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多中国学生的青睐。它们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名校,拥有世界权威的师资力量,是澳大利亚高质量大学的代表。 那么,学生只能去这些学校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个在澳洲学习生活了多年的人,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的转学换州经历让我意识到澳洲和国内大学的区别。
首先,两国高校的战略布局不同。国内大家熟知的一本二本甚至是三本综合类高校都是相同教育类型的学术型院校,不同层次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却相同,学校开设的课程和专业也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生自然而然会选择有名气且综合实力强的学校报考。其与澳洲高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澳洲大部分高校都有能力为其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但是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却不同导致每个学校的优势专业也不同。
澳洲八大侧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一些导师是资深的理论课题研究者和教学教材的编撰者。因此,从八大毕业的学生通常都具备高水平的学术能力。而其他学校则侧重于通过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专业和实践技能,指导老师可能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或管理者。其次,两国高校的申请方式有着巨大差异。学生报考国内的大学普遍只有小于或等于一所学校的录取,除了接受或者放弃别无他选,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必考虑学校与自身情况的契合度。久而久之,选择就读学校就变成了一个独立存在的题目,只需考虑学校情况不用考虑个人情况。
然而申请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往往可以同时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家长和学生习惯于选择排名最高的学校入读,却丝毫不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优势特长,就会造成学生自信心受挫,敷衍了事,厌学、难以毕业等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的情况发生。
第三,两国教育资源差距大。国内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必须要进入名校以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在澳大利亚,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其发展需要的助力,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可以由资源为主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观念,在选择就读学校时将学校是否适合该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考虑。
这个情况在不缺教育资源的澳洲当地人的选择中得到了验证。当地人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自己想不想去这个学校,其次才是学校好不好。非八大不上其实是大家对国外择校的误解,认为去了名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一定是最好的,最多的。但其实在择校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学校提供的资源中学生能用到的有多少。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本人的真实经历。我曾在莫纳什大学接受了一年的硕士教育,在校期间疲于应付各种考试、作业,还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交让我觉得非常辛苦。因为我的英文基础并不好,在国内也只是毕业于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大三下学期,老师帮我申请到了莫纳什大学和昆士兰大学,拿到这两所学校的录取让我的家人都非常开心。父亲还专门为我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莫纳什的银行与金融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期待与兴奋和正式上课之后的挫败和无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