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民的抗疫理念
最近美国火了一个词,叫做social distancing。这是传染病学家(epidemiologists)带火的一个词,即保持社交距离,防止传染。主要的宗旨就是减少出行,减少群聚活动。我旁边办公室的小姐姐,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拉起了一条白线,点燃了social distancing的“战火”。
美国人民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样无所谓。学校的很多公共设施也都开启了social distancing模式。比如,星巴克杜绝自带杯了。之前去星巴克买咖啡,如果用自带杯,可以减免10 cents,以示鼓励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但是现在,害怕用户的自带杯带来病毒。我办公室边的咖啡店,也将自助调味吧台改成了需要服务员协助才能索取。昨天去买咖啡,即使给售货员我的校园卡,售货员都带上了一次性手套才接过我的卡片。
很多人都在惊奇美国人为什么不慌不忙。这或许是美国人对于这场疾病的定位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们已经想好,或许我们就是要和这场病毒长期共存了。所以,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减缓传播,为重症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而非阻断传播。事实上,这次的病毒也许永远无法消灭,只能靠我们开发出疫苗后,才能主动地给自己绑上护身符。
和大家在国内被各种对于美国的夸张解读感受略有不同,我们学校自始至终是高度重视的。从中国疫情开始就有邮件开始预警,最近更是几乎两天一封邮件。大家也都很慌,但是大家并不知道该如何使力。每一项决定,在美国这个社会都会异常的复杂,不是几个人拍脑门就能定的,因为牵涉到了方方面面的事。中国社会的效率很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效率高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很多考虑不周全的惨案,比如封城后很多艾滋病患者无法取药的消息频出,很多其他重症的患者无法按期治疗,而对此讨论的人却很少。
有时候我也经常至少在反思和检视自我,我是否真的关心这个国家,还是仅仅是关心自己。我是否只是在意病毒不要传播到我这里,还是在意每个人都不掉队都要活得好好的。每当想到这个“无能”的自己,就更觉渺小可悲。而每当看到很多人的不一致行为时,我也陷入了惶恐:我不知道自己会否在哪一天,就变成了弱势的另一头,成了为“大局”牺牲的棋子。公平,平等,的确是一个棘手的课题。没有人奢望几天解决,但令人失望的是很多人丧失想去解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