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从澳大利亚研究生毕业回国的马云鹏,目前在沈阳机床进出口公司负责海外机床的售前支持与售后服务工作。马云鹏说,现在的国企 就像一艘航母,稳定性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诸多可能和广阔平台。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学光认为,海归的国外背景和经历、国际化视角和思维与语言优势等恰 是目前企业转型中急需的,二者一拍即合,实现双赢。截至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已吸纳海归70余名,是在辽国企集纳海归较多的企业之一。北方重工集团等大型国 企,每年招聘的海归约占3%至5%。
“职业发展空间是目前海归就业优先考虑的要素,其次才是就业地区、薪资福利和工作稳定性等。 ”张思宁分析。
目前,海归回国就业的领域排名中,教育行业是仅次于国企事业单位之后的又一热点。“传统的教育行业只有外语培训机构需要海归,而现在教育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为海归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张思宁认为。
跟进培训让海归扎根
多年来,“海归退出”是很多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困惑。文化差异使很多海归回国就业后面临着诸多不适应。一旦用人单位与他们的期望值 不相符,他们很容易就选择“退出”。为让海归扎根,国内用人单位除了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灵活的绩效考核和完备的薪酬待遇外,如何充分发 挥海归的最大价值是目前用人单位重点思考的问题。
国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具体优惠政策和项目,对留住海归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60多个文件,涉及留学人员科 研资助、创业支持、出入境、安置调整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优惠政策和项目往往更多地倾向于海外高端技术人才,对于绝大多数海归来说,政策优势并不明 显。目前,大连率先提出“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建设软环境”的服务理念,海外学子创业园用个性化的跟踪服务帮助海外学子创业。
沈阳机床集团为让海归扎根,从公司层面创办了“海归沙龙”,每年都组织包括集团内部培训、外派培训和集中封闭式培训等特色培训,为 海归搭建自我提升的平台。同时,企业还开展多形式的联谊活动,不定期举办内部分享活动,针对集团如何开展海外业务与高层直接对话、交流,调动了海归的工作 热情,促进了公司发展。
“搭建更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更为丰富的就业咨询与指导,为海归就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使海归顺畅就业并扎根。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高级人才服务处处长白毅说。
(实习编辑: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