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0日,美国大选第二场总统辩论举行。希拉里和川普再次交锋上演一场“恶战”,唇枪舌战下也让我们见识了美国人的辩论能力。
辩论在美国几乎是一项全民运动。上至总统竞选,实际上就是辩论才能的比拼。不夸张地说,不会辩论的候选人当不了美国总统。下至小学生参与的少儿辩论赛,甚至每所学校内部,都有自己的辩论俱乐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辩论赛,组织方也大大小小数量繁多。
这是因为在美国人看来,辩论不仅考验嘴上功夫,更考验人们快速组织信息,将零散观点系统化、寻找论据及他人立场薄弱之处,有效说服别人等能力,是一种思辨能力。
此外,辩论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公开演讲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阅读和笔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抗压能力。
辩论是最为美国名校招生官重视的课外活动之一。《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过一项辩论调查的结果:美国高中的平均升学率是70%,而辩论队员的升学率达到98.58%;辩论队长进入常青藤大学的概率又比一般学生高60%。
从耶鲁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我们可知其对辩论能力的重视程度:“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辩论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在人的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是其他类型的课外活动无法比拟的;它所培养的每一项能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大学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以及未来的工作之需。因此美国大学招生时也更青睐于辩论能力强的学生,以至于美国前教育部长邓肯(Arne Duncan)都说,辩论是学生获得平等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