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民族餐”的印象由来已久
历史学家刘海民在他的著作《从广东餐馆到熊猫快餐》中记录了中餐馆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主流美国餐饮市场对于中国食品的定位不是精致的餐点,而是廉价的民族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那些专卖杂碎的餐馆。
尽管1965年的《移民法》给美国带来了一批新的中国移民,这使得中餐馆提供的餐食种类更多样,但认为中餐廉价的成见依然没有改变。
而麻辣计划并不是挑战这种成见的唯一一家。仅仅在纽约地区,就很许多例子,比如现代中式面条饭馆—面堂(The Tang),由来自上海和哈尔滨的夫妻团队打造的倾国(China Blue)和倾城餐厅(Cafe China),还有许许多多专做小笼包或上海灌汤包的餐馆比如小笼包(The Bao)和爷叔汤包(Yaso Tangbao)。
面堂的合伙人之一埃里克•师表示,“中餐不该只以廉价卖座了”。在他的面吧,像炸酱面这样拌以黄豆酱的面条一份要12美元。这个价格不算过高,但是这比法拉盛(美国纽约皇后区境内的一个区域,近年来逐渐成为亚洲裔移民聚居的地方)任何一家餐馆的炸酱面都要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