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孩子找个“纯正的导师”
环球时报:如果确定子女要留学,家长能够或者应该做些什么?
陈屹:国内家长的最大误区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美国教育。我建议还是尽量去听一些真实的留学故事,去了解一些身边的人,比如,他们的子女真正在留学,而这些父母并不是什么留学机构的。他们的信息可能更真实一些。打个比方,你要买房子,不能一直听中介说这里房子如何好,你最好去问问住在这里的人,问问他们住得是否舒服、方便,他们提供的信息可能是更准确的。
如果有留学的打算,还是得让孩子该读书就读书,该训练就训练,中国教育并非一塌糊涂,虽然可能比较死板,但也传递了很多知识,孩子可以通过这种严格的训练养成扎实的基本功和自律的习惯。这对以后出国留学是很有帮助的。
美国的教育要求全面发展,除了学习,体育素质、心理素质、表现力、领导力、个人魅力,都很重要,所以就像培养一个正常人那样来培养孩子吧。父母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进行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心理健康。
如果你自认为教不了孩子,也不要把孩子送到那些商业气息很浓厚的教育机构去,你可以给孩子找个导师,美国叫mentor,这种导师不以教育为赚钱手段,他可以是孩子的指路人,甚至有时是伯乐。美国一些升学机构里会有这样的导师,也有人从自己的朋友里给孩子找导师,找那些人生阅历丰富、三观很正、善于启发人的人。在教育这方面,中国家长花了很多钱,过分关注在量化下的标准考试“术”的层面,而忽视了“道”层面的心灵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