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都是磨心磨出来的,一厘米的捷径都没有
环球时报:听说您也在指导一些学生写申请文书,文书写作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陈屹:也许因为我自身是写作人,许多学生把文书拿给我,希望听听建议。作为写作中文、阅读英文、在美国生活30年的我,对看到的许多文书,失望的远远大于惊喜。
一般我都需要与学生交流一年之久,与他们一起走心磨心,真正进入文书写作过程,基本上要3个月的过程。可能中国家长会觉得为什么要那么久啊。作为笔耕20年的我,其实自己一周就能写出一篇可读性很高的文章。但我不会替学生写大学申请文书,因为那样就把孩子成长的经历剥夺了。孩子需要借这个机会沉淀一下,文书的写作是一个美好的成长过程,很多孩子会在几个月的写作过程中,第一次真正回味18年来自己是谁、发生了哪些已忘却的故事、提炼了哪些反思、哪些发现、哪些惊喜,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非常痛苦,但也是真正成长的千载难逢机会,甚至会发现中国思维与美国思维的异同。
很多人都说一定要在几年级前完成文书,我要强调的是,一定不要赶,写作是需要掌握火候的,每天都会发现新的故事,同时也需要有个冷却的时间。好的文书不仅磨心,而且因为极度的个性化,就会变得非常隐私,大部分作者,绝大部分申请人不会公开给别人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文书。
很多留学生的文书,常常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构找“外人”写的,为什么?要么那不是他那个年龄段、那个背景所说的话,要么与他的英文水平不匹配,再或者换个性别、换个人名,文章可以用在其他任何人身上。这些都逃不过看过上万封文书的招生官的法眼。
最新热文推荐:
(责任编辑:马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