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选普通校/班还是国际校/班?”
综合以上考虑,从技术角度做个总结:
●选录取分数高的,和学习习惯更好的同学在一起。
●分数相同的情况,大多数公办校的教学管理严格严谨,对学生盯得紧。我妈妈退休前是某区重点中学的老师,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纪律、家长会等,都是她最关注的。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判作业,在备课本上写教案。
●公办校的问题是,对所有文化课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英语培养仅是十分之一二,国际校至少是二分之一,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和标准化考试成绩。所以确定美本留学了,可以选择国际校,但由于国际校的管理水平和学术能力差异比较大,家长需要多方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北京新东方组织了55场讲座,从现在到今年暑假,每周2-3场,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国际学校/部,希望给大家参考。
●如果在教学管理严格严谨和英语能力培养中硬选一个,我倾向前者。学生只要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就高,在兼顾英语和其他科目学习时,适当倾斜一点时间给标化考试也能实现目标。毕竟,我希望孩子们全面发展,尤其要接受中国高中残酷的数理化培训,带着更多亚洲人的优势去美国读本科。
●最后,不要又留学又高考,孩子承受不了。
“选AP,A-level,还是IB课程?还有GAC?还有加拿大省考?”
从课程体系的严谨度来看,高一学IGCSE,高二和高三学A-level或IB,是最理想的。IGCSE相当于英国的中考或会考,A-level相当于英国的高考;而IB是国际人的高考,难度高,综合能力培养,是一套理念先进的课程体系,很受美国招生官的重视,我个人也很推崇。就我们学生的普遍感受来看,A-level会稍微简单一些,IB比较难。尤其是出于对学分GPA的考虑,选IB的学生不多。
AP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并不是一个课程体系。美国大学招生官会综合参考学生的长期学分GPA、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和SAT/ACT)、活动和文书等内容来评价学生,AP和SAT2是补充证明,尤其有助于申请美国前30大学。大多数国际部的学生选择AP课程,使用美国的高中同步教材,在高一、高二的5月份参加3-4门AP考试,缓解了一部分标化压力。因为国际校/班不是为了标化而学习,所以外教的质量、教材的选择、语言点和知识点的沉淀和考核就非常重要。仍然建议学生在考前去培训机构进行短训,直接做应试类准备。从留学申请角度看,AP考试求质不求量。目标是5分,有4分也可以接受,但3分及以下不要报送。对于学霸来说,当托福和SAT不能对他们形成有力挑战时,我非常看重AP对英语能力的锻炼,如有可能,我建议学霸在高一时就学习AP美国历史、AP英语语言、AP英语文学这样的科目,夯实语言基本功,了解文科类背景,建立博雅知识体系。AP课程的学分难度在A-level和IB之间。
GAC只是ACT的前段。加拿大省考,主要针对加拿大,枫叶学校在用。这两门不是北京国际校/班的主流课程。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以上三大课程体系是粗线条,在具体的某一个体系里,学生每个学期要学习的多门课程。这个选课事关GPA,更重要。每一门课的难度不同,获得好学分的可能性不同,任课老师给分的松紧不同。在进入国际校/部之前,通过刚刚毕业的家长和学生去了解,去做“选课布局”是重要的。一名考入美国十几名大学的学生家长,在每个学期选课时,都帮助孩子做大量功课,确保选择优质学分课程,果然,两年后,她的学分名列前茅,获得美国大学的青睐。
“加试考什么?怎么准备加试才可以脱颖而出?”
在国际校/部目标基本确定后,孩子在准备中考的同时,也要准备优秀国际校/部的加试。加试通常在两个时间段进行:一模前后和中考一周后。
陪伴一届届学生走过高中选校、选课、加试,拿到录取后,再陪着他们为国际校或普通校高一课程做预科培训,然后规划美本留学、为第一个标准化考试-托福做教学衔接、做考试培训,希望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客观、精准、专业,帮助孩子们在留学道路上前紧后松,获得战略优势。这两天,我又拿起剑桥编写的IB课程设计手册,读到这句话时有些感触,翻译出来是: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指出,科技把世界各地连了起来,而我们必须用情感连接众人。这就是IB提倡创造性行动和社区服务的原因。”
是的,希望我们新东方也在帮助学生的过程里给孩子和家长带来更多温暖的情感,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
最新热文推荐:
(责任编辑:马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