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升学决定权和教育观念
其次,这和德国父母的升学决定权和教育观念有关。
小学毕业后,德国的学生会升入几类不同的中学,如主体中学、实科中学、综合中学和文理中学。这其中,文理中学是声望最好的一类中学,直接通向大学,主体中学则是声望最低的学校,直接通向职业教育。小学升初中,是德国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学校和教师会向每个学生提出上哪一类中学的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德国父母手里。这在德国被称作“父母的教育权高于学校教育权”。尽管绝大多数父母会听从教师的建议。但是,如果父母愿意,他们也可以不管教师的建议,将孩子送入自己想去的学校。拥有升学的决定权,德国父母便少了焦虑的一个诱因。此外,德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和不少东亚国家的父母不同。与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相比,德国父母可能只是希望孩子能做好自己就行了。他们似乎记住了当代欧洲著名的儿科教授和儿童教育专家雷默·拉尔戈的劝诫:“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听从了歌德的建议:如果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成长的话,我们就会拥有绝对天才。与此相应地,德国父母更多的是根据孩子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道路,而不是像许多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那样,为了走上特定的教育道路而不惜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塑造和改造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德国父母能淡定与从容的一个原因。
绝大多数的德国父母并不为自己子女的小学教育而焦虑。根据一项调查(2015),德国绝大多数父母不担心孩子的升学毕业。83%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能拿到想要的毕业证书。在上文理中学的学生父母那里,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