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一部分家长可能会将所有的英语学习交给课堂。然而课堂并不是很有效的习得环境,一是因为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全英文授课的教师还不多,所以从听力上对学生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二是更多的课堂还是注重应试,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单词拼写和英语语法上,课堂上操练环节过多,影响了语言的输入,重心还是放在了“学得”;三是课堂上的读物受到了课标和课时的限制,读物被排除在了课堂之外。
所以除了尽量为孩子选择全英文重素质的混合式英语课堂外,这项任务还得在家补充完成。盖兆泉老师提出“幼儿阶段,‘习得’最好在英语学习中占比80%以上。上小学以后,要让‘学得’的比例逐渐增加,最终在小学高年级(4-6年级)达到1:1的比例,‘学到’和‘习得’各占50%。“
那么课外班的“学得”的作用在哪呢?首先,类似自然拼读规则、语法规则、写作这些需要学习的东西,应该在班里学,术业有专攻,老师更胜任。其次,学习的过程中同伴很重要,学习语言需要交流,在课外班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但是选择同学也很重要,同学的水平最好和孩子差不多,竞争产生学习的动力。最后,如果孩子的词汇量达到1000以上,可以选择让孩子跟着外教学,但是要对外教的教学水平和语言水平有较高要求。
雷区四:书本的选择
首先,读物不可以用来充当教材,教材应该是体系性的,内容为循序渐进,不仅包含听说读写,还要包含语法语用,而读物是用来训练“读”这一单项能力的。其次,建议使用分级读物作为启蒙读物,分级读物按由易至难的原则设计,严格控制用词和句式。教材适合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着精读,起到“学得”作用;分级读物适合在家泛读,起到“习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泛读材料一定要选择合适难度的读物,要大量、有趣且可以理解,每一页不能超过5个生词,不要让频繁查词典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